交行行长刘珺:共创AI新生态,共享数智金融新价值
7月6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在沪召开,以“数智交行,共生未来”为主题,大会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下称“交行”)展台正式亮相。
近年来,交行致力于打造AI新名片,以数智新金融践行“金融为民”。7月6日,交行行长刘珺以“共创AI新生态,共享数智金融新价值”为主题发表演讲。技术本身对行业给予了使能和赋能,同时也对行业形成了冲击和挑战。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一直较为领先,并且积累了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具有多维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金融与人工智能深度契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交行在大会展厅通过“AI赋能数字化转型”“AI服务区域一体化战略”和“AI打造交行特色金融”三大展区,展示了最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并将在7月8日举办“新一代AI 新时代金融”论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AI带来广泛变革,中国数据、场景有规模优势
回顾人工智能发展轨迹,自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其研究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刘珺表示,人工智能能力进化曲线经历了从决策式AI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领域到跨领域的发展趋势,代表人工智能从专用向通用型转变,不同领域的超级AI进化演进速度也在加快。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一是逐步倍增人类生活空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现实世界、物理场景和虚拟宇宙相结合的数字体验,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互动、娱乐、购物、学习,将人类生活空间从物理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并倍增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提升体验和效率的同时,延展人的创造力,实现更多可能。
二是改变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在消费端,通过人工智能对用户消费习惯与偏好的自动画像,实现个性化需求与专业化供给的智能匹配,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生产端,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实现人机协同制造、精益运营管理、精准质量管控、柔性智能服务,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三是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优序。数字经济时代参与生产力创造的要素越来越多,目前建立合法合规合理的数据定价、碳定价的机制都已提上议事日程,将持续推动劳动、资本、土地、数据、碳汇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推动“人力”向“人智”的跃升。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构与重构人类劳动的过程,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的“力”的部分的革命性替代,帮助人类摆脱了重复性体力劳动的困境,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展现对脑力劳动的替代,加速“智”时代的到来。
“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刘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
数据方面,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4.5亿户,消费端线上化、数字化水平全球领先。数据生成以年化超过30%的速度拾级而上,若干年内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据库;场景方面,中国规模大、差异也大的市场需求,将提供多样化应用落地场景。
总的来说,中国大市场、大数据、大应用、宽领域、广参与等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探索试验和大规模推广提供了“肥沃土壤”,不仅会推动实体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新价值创造,更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演进的巨大动力。
金融与AI相融相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一直较为领先,并且积累了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具有多维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金融与人工智能深度契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刘珺表示,金融业前期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客户服务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客群、洞察需求,匹配差异化策略,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如交行在零售领域加强数字化营销,上半年使用算法模型标签,累计部署1000余套策略,累计触达客户6.72亿次,覆盖产品推荐、潜客挖掘、流失挽留等应用场景。
在产品创新方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产品精准度,在生产环节做到功能上“恰如其分”,在消费环节做到时间上“恰逢其时”。如交行推出的“云上交行”,以屏对屏方式替代面对面服务,有效提升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在运营管理方面,利用OCR、RPA、生物识别等技术优化、重塑全流程运营模式,推动从以人力为主的经验运营,向以数据和AI模型驱动的智能运营转变。如交行AI模型已在近2000个运营场景应用。
在风险防控方面,智能风控模型已成为支付、信贷等业务中识别、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如AI反欺诈模型比传统规则模型在精准率上实现了60%以上的提升。
“日前,生成式AI浪潮呼啸而至,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走进现实,将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金融机构进入布局阶段,探索打造金融领域专业大模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新生态建设,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珺表示。
交行打造AI新名片,以数智新金融践行“金融为民”
交行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实施的两个突破口,着力打造数字化新交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实地走出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两条主线。
一方面,做精科技金融。刘珺表示,交行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积聚,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我们创新推出服务科技企业的产品体系,有效缓解‘卡脖子’领域重点企业项目启动资金不足问题。截至2022年末,交行科技金融授信客户达到3.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幅45%;全国约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交行的服务覆盖率超过三分之一。上周,交银金租子公司和另外两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携手,揭牌成立金融租赁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实验室,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做精科技金融特色的专业水准和决心。”
另一方面,做强金融科技。刘珺称,交行一直是新兴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先行者。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已初步形成企业级人工智能体系,具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图像识别、生物识别、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RPA等八大基础能力;在智能风控、智慧营销、智慧运营等领域已落地了数千个智能化场景,实现对各业务条线的数字化智慧化赋能。今年,围绕“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创价值”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和广度,如在反电诈应用上提升AI模型精准度,试点分行在节省人工排查量50%的情况下,平均召回率超过95%。近期,还制定了《GPT大模型建设规划》,将与头部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共同探索在金融领域建设企业级专业大模型平台,为体系化、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刘珺强调,AI发展要厘清方向性和路径性,平衡发展与安全。无论多么具有变革性、颠覆性的技术,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继而实现提升人类福祉和实现文明进步的目的。
“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人工智能发展,既要看到其带来的进步,也要看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刘珺表示,要守好科技伦理底线,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