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有六大行中报:净利上行,息差下行
净赚超6900亿元、日均盈利38.12亿元、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8月30日,国有六大行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已悉数揭晓,报告期内,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900.2亿元,日赚38.12亿元,经营数据表现亮眼。不过,虽然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实现正增长,但息差下行依然为银行后续经营带来挑战,同时,受提前还贷影响,亦有国有行房贷余额下滑。
盈利上行息差下行
(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8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报告期内,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6900.2亿元,相当于日均盈利38.12亿元,表现亮眼。
工商银行仍是"最赚钱"的国有大行,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737.44亿元,同比增长1.2%;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上半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44亿元,同比增长3.36%;农业银行同样表现不俗,归母净利润为1332.34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银行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00.95亿元,同比增长0.78%。
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的银行为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上半年,上述两家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95.64亿元、460.39亿元,同比分别上长5.20%、4.51%。
在盈利能力较为"亮眼"的同时,息差水平普降的情况也值得关注。在国有六大行中,农业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66%,同比下降36个基点;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79%,同比下降30个基点。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年化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52%和1.72%,同比分别下降33个基点和31个基点。"工商银行在中报中称。
交通银行净息差下降幅度也较大,为1.31%,同比下降22个基点。对此,该行表示,主要是资产端受存量浮息贷款重定价、收益较高的信用卡及个人住房贷款增长缓慢以及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受企业、居民投资及消费意愿不足影响。
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8%,较去年同期的2.27%下降19个基点;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67%,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基点。
谈及息差下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下半年,综合考虑净息差利多与利空两方面影响,预计银行净息差整体走势持稳,同时,宽信用下银行以量补价净利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银行盈利尽管存在一定压力,但有望保持平稳;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盈利改善等,银行资产质量保持良好,银行经营保持稳健。
有大行房贷余额出现缩减
在半年报中,有不少国有大行提到了"提前还贷"带来的影响,"提前还贷"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又将如何影响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2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末减少294.83亿元。农业银行表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下降,主要是受居民提前还款所影响。
同样的情况也在建设银行发生,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29.04亿元,降幅1.13%,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量增加,抵销了投放量增加的影响。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也观察到近几个月新受理的提前还款需求总体上已经趋于稳定,相比4月的峰值下降了不少,建设银行也将继续做好相关的服务,同时多措并举来推动零售信贷的高质量发展。"
交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减少158.21亿元,降幅1.05%,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54个百分点至19.20%。谈及下半年信贷投放计划时,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直言,"零售信贷方面上半年的增速低于预设目标,预计非房消费贷、信用卡贷款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
工商银行上半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37万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6.43万亿元减少576.01亿元。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结余增长,具体来看,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2.99亿元。该行指出,严格落实国家在住房信贷领域的各类指导政策,因城施策,全力支持各地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提升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质量。
近期,人民银行明确指导商业银行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房贷利率后续如何调整备受关注。在业绩发布会上,也有多家国有大行管理层进行了表态,"我们体会,这个意见一方面有利于减轻部分存量住房贷款客户的财务成本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平滑提前还贷压力,有利于平稳经营"。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表示。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指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确实会对后续的银行净息差产生一定影响。现在监管部门的具体细则还没出来,各家银行也在沟通,现在测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净息差肯定会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考虑到银行近年来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利润增长压力较大,调降存量房贷可阶段性实施。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可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延缓息差缩窄、盈利下滑等压力。此外,人民银行还可对因存量房贷利率下降较多、影响较大的银行,通过额外的定向降准等措施予以支持,提高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主动性。
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受市场波动、投资者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影响,国有六大行存款余额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银行客户存款33.3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农业银行吸收存款余额28.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建设银行吸收存款余额27.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2%;中国银行客户存款总额约22.4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3%;邮储银行客户存款总额1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2%;交通银行客户存款余额约8.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3%。
不过,从居民存款期限结构来看,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零售定期存款增幅较大。例如,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个人定期存款金额约10.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占客户存款比重由28.6%升至30.3%;农业银行个人定期存款金额为9.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占吸收存款余额比重较上年末增长1.6个百分点至35.8%;建设银行境内个人定期存款为8.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8%,在境内存款中的占比相应上升1.91个百分点至32.55%。
自去年两轮存款"降息潮"之后,今年上半年多家国有银行联袂再次下调存款,在存款"降息"下,为何国有大行定期存款仍出现较大增幅?周茂华表示,存款定期化有特殊的宏观背景,主要是近年来受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宏观经济波动,居民增加防御性储蓄,加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及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引发部分居民增加长期限存款产品购买。
定期存款规模的增长虽然有利于银行储备更多的资金,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升银行负债成本,在存款成本降幅低于贷款收益率降幅的背景下,银行息差也将持续收窄。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就提及,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
净息差的收窄会进一步拖累银行营收,为减缓息差下行,多家银行表示,将加强负债端管控,控制长期限存款成本,提高活期存款占比。生柳荣指出,该行后续将控制三年期以上的长期限、高付息率存款成本,发挥大行的托管优势,保持流动性的、支持实体经济的负债资金的来源。
交通银行则表示,下阶段该行将继续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加大客户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投放,并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提升客户综合收益。强化集团一体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推动活期存款增长,同时继续对高成本存款进行量价管控,并根据市场利率走势灵活摆布市场化资金,降低整体负债成本率,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着力推动息差企稳回升。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