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哀分析文02 浅谈死小的转型与柯哀未来戏份走向|精选
引子:
1,人物应该服务于剧情, 还是剧情应该服务于人物?
2,侦探漫画里最有名的角色是谁?
(相关资料图)
--分割线--
简单总结一下m26上映后制片人的采访(结合一下m26哀的主场戏的角度):
1,我们要吸引老观众--老观众指(柯)哀迷?
2,我们要吸引新观众--(柯)哀的关系对路人有更好的吸引力?
3,重视社交媒体的宣传--恩
4,剧场版已经安排到m30--死小至少5年内不会完结,死小至少有以5年为单位的规划;
5,如果漫画继续连载我们会一直拍下去--我们不想完结。
如果更深层次的挖掘这段采访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词:IP化。
在来看引子中的问题1,我们可以有如下的答案:
IP化之前,人物应该更多的服务于剧情,IP化之后,剧情应该更多的服务于人物。
这是因为IP化之后,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一个’图腾‘,或者说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化的表达。
而角色人物就是最简单的符号化的象征。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剧情角度,哀光荣牺牲,升华剧情,合情合理。
但是从一个IP的角度来说,你敢吗?
IP化后对待人物就突出一个锦上添花,落井下石。
剧情要为人物服务,体现出来就是’低人气‘角色为’高人气‘角色服务。
所以啊,哀的人气摆在这里,不需要过于担心哀边缘化的问题,哀以前工具人,是为了给其他’高人气‘角色服务,这次终于轮到别人服务她了。
--分割线--
虽然说IP化后不需要担心哀的戏份,顺带着,柯哀的戏份一定会有,但是,柯哀的进度绝对不会太快,甚至有可能比想象中缓慢。
一言蔽之,这是观众需求和创作者能力的不对等。
在特定人物关系下,观众对人物间的互动有不一样的需求,举个例子:
确定关系前,兰和柯打电话,观众:糖。
确定关系后,兰和柯打电话,观众:没什么感觉。但兰如果没和柯打电话,观众什么感觉?
观众的阈值高了,对创作者的要求也高了。
既然这样,那作者不给人物关系发展不就行了?
也很难,因为人物关系发展也是观众的需求之一,特别是你对人物之间的互动描写增加的时候,如果不推近人物关系更进一步,观众往往会觉得:拖拉。
(真纯爱作品一般写不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说,柯哀是一个意料之外的bug,就是因为新兰关系早早定好了,所以观众对柯哀关系发展的需求反而低了,创作者发糖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他们可以有远远超越关系之下的互动,但是作者不需要推进他们关系,因为有新兰这把锁。
但是目前柯哀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那就是新兰写崩了,越写越崩,这个锁越来越不牢固。
然后,死小作为一个大IP,还得连载很多年,你是创作者,你敢推进柯哀关系么,或者说,你把握得住么?
小心谨慎,方为上策。
但是,连载时间越长,对柯哀的结局的可能性就更大。
一个简单的道理,作者卖不卖柯哀?还是得卖的。
你一边卖柯哀,一边锁又要坏了,你觉得你还能压制观众推进柯哀关系的需求么?
很难的啦。
但是真的会有结局吗?
--分割线--
无论是新兰还是柯哀结局,都没太大难度,死小的厚度足够长,哪个结局都可以找到合理的注脚。
对于创作者,难的是怎么继续连载下去,IP化的作品,背后,是多少人的饭碗啊。
回到引子的第2个问题,侦探漫画里最有名的角色是谁?
答案:蝙蝠侠
蝙蝠侠已经70年了。
顺便一提,IP化作品,留住老观众需要新观众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要作好背刺的准备,今朝有酒今朝醉,自定义退坑回坑时间(笑)